Friday, December 19, 2008

 

絕望的主婦們和我的失望

每一個今天都是平凡的日子,
每一個今日都是不簡單的歷史。

三年前的今天,我結識了幾位“絕望的主婦”(Desperate Housewives),從此之後,我便開始了一段既絕望、又特別High的美劇體驗!

【絕望的興奮】
2005年12月19日,大約是22:00,我匆匆從學校回家,不為別的,就為看看當時全美收視率最高、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熱門劇集——Desperate Housewives(《絕望的主婦》,中央電視臺(CCTV)翻譯為《瘋狂主婦》)。

那時CCTV-8 22:15每晚連續播三集~真可惜,我不知道還有第三集,首播那天昨天只看了前兩集,但就是這兩集,讓我確定,我的選擇沒有錯!選擇看這樣一部戲劇化、輕喜劇兼懸疑片性質的肥皂劇——如同選擇最接近真理的答案一樣正確!

聽起來有些誇張,但這句話是我當時的真實感受。劇名雖然“絕望”,但劇情絕不只有“絕望”,而且給我的感受是“絕對的興奮”——在絕望中興奮!
~不止這些哦,更多觀感,稍後詳述。


【緣何瘋狂】美國電視劇Desperate Housewives《絕望的主婦》由Marc Cherry創作,於2004年在ABC首播。故事以虛構的Fairview小鎮的紫藤街(Wisteria Lane)為背景,講述了4位家庭主婦的生活軌跡,並描述了她們與掩蓋在美好生活表面下的諸多秘密鬥爭的精彩故事。整個情節融合了劇情片、輕喜劇、懸疑探案片、諷刺劇和輕鬆搞笑的肥皂劇的特色。

第一季《絕望的主婦》獲得5項金球獎Golden Globe Awards提名,並最終贏得了最佳電視系列劇-音樂/喜劇類這項大獎,同時,第一女主人公蘇珊Susan Mayer的扮演者Teri Hatcher獲得了最佳電視系列劇女演員獎(音樂或喜劇類)。

這部電視劇的題材和劇情涉及到許多人性的陰暗面,並對現實中產階級的生活進行了無情的諷刺,故在贏得口碑的同時不免也遭到了來自宗教組織和不喜歡他的保守人士的嚴厲批評——他們認為該劇中的角色“缺乏道德感”。

的確,在我看來,任何角色都很有競爭意識!……



【絕望來源】

#她們的絕望……各有不同


關於主婦們的故事,怎能三言兩語說完?從誰開始呢?按她们的生日吧。

@每年的3月15日,是最熱辣的主婦小姐Eva Longoria(艾娃•朗格利亞)的生日——就從她說起,不!從她“看”起,似乎她並不需要贅言,欣賞就可以了。

其實,也不盡然,我個人的觀感是,雖然她扮演的Gaberell的幾次婚姻總是在她害怕孤獨的理由下堂而皇之的進行著,但她的生活難免雞飛狗跳,而她對人與事的強烈占有欲似乎預示著這類女人永遠也無法完全成熟,特別是她對Edie Britt撬走她的前夫那么氣憤可見其心胸,相比較而言,我實在是有點兒欣賞Edie Britt。

@但是Edie Britt的不幸也正在與她的過于大度,大度到可以和鄰居的前夫們一一試水,這樣的舉動,冷靜看來不惹是非才怪呢。可她惹誰了呢?不就是風騷過火,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太好嘛,為何那么難以得到真愛呢?我真的很同情她。



~未完待续~


#我的絕望……來源于央視刪改DH反映出的“弱國心態”

網友們一致批評CCTV-8電視劇頻道播出的Desperate Housewives中配音及其糟糕,我下載原版重看,仔細聆聽其中各位主婦們的本嗓,的確和配音大相徑庭,但也許是先入為主的原因,我倒並不排斥央視所選擇的配音演員,或者說在中國人的審美當中(也許是先天原因),女性的聲音就應該是纖細的,甚至是尖利的,介於少女和潑婦之間的音頻和音量,呵呵(事實上那樣的聲音並不美,我覺得)。
就拿Bree小姐來說,我第一次聽到她自己的聲音時,的確吃驚不小,因為她的那把沉穩、淡定,十分高雅的嗓子實在迷人,和配音的聲音距離很大,那個聲音聽起來似乎總是歇斯底里,也許配音導演不喜歡Bree那一型的吧,或者擁有Bree那樣完美音質嗓子的中國配音女演員實在太少了,天知道。
雖然央視的配音在某些人看來有些缺憾,受到詬病,但我覺得這些都是能夠接受的,我最無法容忍的是央視刪改了原劇中某些臺詞和情節。不看原版不知道,看過原版,我簡直覺得自己被央視隱瞞了許多,我們的“知情權(瞭解劇情的權利)”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被殘忍地剝奪了!更為嚴重的是,我覺得某些被刪除的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腳。

先看兩個小例子:
第15集中,Justin在向Gabrielle解釋為何非要和她上床的時候,他直截了當地說:“我可能是同性戀”;第16集的引子“醜聞”中,有線電視公司的安裝工對Tom Scavo偷偷地說給他免費安裝“成人節目”。
可以想像模糊以上這兩處的原因:無非是“不太健康”之類。不過既然是在22:10之後的時段播出,應該大多數觀眾是成年人,若現在的成年人對上述情節依然抱有“不健康”之態度,那只能說明這幫所謂的“成年人”已經不能與時俱進了。

如果說上面的刪改純屬“保護未成年人和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良好願望,可以勉強理解的話,那麼以下兩處刪改就得仔細探討一下了:

1、 當Gabrielle讓家政服務女傭Yao Lin用舊襪子當抹布使用,以此掩蓋她偷情的事實時,她丈夫Carlos問Yao:“是不是日本人都用舊襪子當抹布使?” 原劇中Yao明明說“I’m a Chinese.” 央視卻將這兩句臺詞改了,抹去了關於國籍的成分,含糊地瞎編了兩句話配上。
2、 Gabrielle屢次被解雇,當她“坐”在梳粧檯上打電話抱怨自己並不像“天后”那樣難伺候時,Yao“趴”在地上邊擦地板邊用漢語說:“哼,開除了三次啊,還以為自己了不起呢!” Gabrielle聽出了這句話嘲諷的口氣,喝令Yao把地板擦乾淨,Yao順從,不過她說:“好吧,我這就擦,不過,你能否說個‘請’?” 在傲慢地說了“Please”之後,看著Yao擦地板的樣子,Gabrielle又輕聲地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但願能有什麼事能讓她(Yao Lin)一直幹刷地板的活兒。”這時,Yao憤怒地站起來,呵斥道:“你並不比我好多少!……你之所以能擁有這些(指豪宅等),只不過因為你很漂亮,等你老了,你將什麼也不是!……”接下來,當然是Gabrielle將這位老年華裔家政服務員炒了魷魚,臨走時,Yao說:“誰怕誰!?”央視將這段情節完全刪除了。

分析原因:

A、第一處改臺詞我想是因為將中國人和日本人做了個比較:央視的翻譯主審肯定認為,在美國人家裏當女傭已經夠糟糕的了,居然還讓咱們華人和日本人做比較,這是不是故意火上澆油呢?
為什麼不可以比較呢?我在看了這段劇情,仔細聽了臺詞後,並未覺得有任何對華人的不尊重或者戲謔,為什麼非要將美國編劇的安排想像成一種不良居心呢?退一萬步說,即便美國佬有心安排中國人而非日本人作為劇中的女傭又有什麼不可呢?華人在國外(不止是在美國)恐怕多數有過在餐館或富人家打工的經歷,這不僅是事實,也曾被《北京人在紐約》等影視作品表現過,為什麼這一次我們要否認呢,難道對於在海外艱辛生活的同胞們的真實境遇,我們不再像十幾年前那樣敢於面對了嗎?還是這種“醜事”只能自個兒說說,不允許老外提半個字!?——如果在美國人家裏當女傭真的算“醜事”的話。

是“醜事”嗎?當然不是!!華人在海外辛勤勞動,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當然,該表達不滿的時候決不能軟弱),有目共睹。不管在哪個領域,幾乎都可以看到華人的身影,他們不一定都能出類拔萃,但毫無疑問,多數華人不管幹什麼工作都會盡心盡力,正如多數在國內工作的人一樣。
靠辛勤勞動合法掙錢生活的普通大眾,不管他們幹什麼樣的工作,我們都應當給予充分的尊重,女傭,民工,和白領、董事只是工種不同,本質上都是平等的勞動者,這是任何文明國家的公民普遍認可的常識,所以,不管是中國人給美國人做女傭,還是菲律賓人給中國人做女傭,我們都應該平等對待。如果別人給我們當女傭,咱們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我們中國人給外國人當女傭就覺得是丟人的事,那麼恐怕問題不是出在“有損國格”上,而是因為“封建殘餘思想”在作祟,看不慣中國人給美國人打掃衛生,和厭惡低收入工作以及瞧不起農民工等等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我們應該反思。

B、 第二處被刪掉的原因無外乎也是“有損國格”之類,僅憑一個“坐”一個“跪”恐怕就100%能打擊某些人的敏感而又可笑的“愛國情結”,當然得刪!我想,央視的翻譯主審肯定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覺得中國人的形象不怎麼樣,當女傭已經夠糟糕的了,而且還是個跪在地上的女傭更有辱國格!哪怕一個這樣的鏡頭也不行!

真的如他們想像的那樣嗎,或者根本就是他們理解錯誤?我重新看了一遍這一段,發現這段劇情開頭Gabrielle態度的確不好,就像咱們有的國人對待家政服務人員那樣頤指氣使,而Yao恐怕也和國內多數家政服務人員一樣先是忍氣吞聲,看到這裏,我也為Yao捏把汗,為什麼這樣呢?就任憑Gabrielle高高在上嗎?好在Yao並沒有唯唯諾諾,而是很有風度地要求Gabrielle說“請”,不錯,這才比較好,要不中國人真有點沒面子呢。

後來當Yao憤然起身怒斥Gabrielle並發表“美麗與財富”的即興演講之時,我不禁要為這位年逾花甲的華裔女傭叫好!Yao的這一罵,不僅體現了她作為普通勞動人民的人格魅力,也完全符合美利堅和全球通行的民主平等原則,如果還可以昇華的話,我想劇中女傭Yao Lin的形象正是當前千萬華人的國際面貌:新世紀的華人,不再是只會埋頭苦幹,任人擺佈的苦力了,我們已開始懂得並努力學習和遵守各種國際準則,不但知道要通過雙手贏得他人的尊重,更清楚該怎樣用自己的聲音表達我們的觀點,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Yao Lin從“趴”在地上到一躍而起,昂首挺胸地“站”在Gabrielle面前,這種形體動作的變化甚至可以看作是全體華人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歷史姿態的根本改變,不但沒有損害國格,反而是大大地長了中國人的志氣,顯示了中國人的全新國際形象。你說,這樣的情節該刪嗎?

事實已經說明我們某些人(像CCTV的某些翻譯主審)過於謹慎,或者說過於敏感,本沒有什麼大問題的東西,非要聯想到“辱華”“國格”之類,甚至把本應該大大讚揚的也矯枉過正甚至顛倒黑白了,想到“藝伎回憶錄”事件和一次次抵制日貨事件,我總在想這些看似正義凜然的熱潮中到底有多少理性的成分,到底是什麼心態致使我們總是不自覺地犯了“狹隘民族主義”等錯誤?

究竟是怎樣的原因使央視刪除了那些劇情,現在我終於有了答案:“弱國心態”。沒錯,這才是本質!回顧央視刪改的DH劇情內容,特別是Yao Lin的那兩段情節,其實沒有什麼是明顯的大問題,都是可大可小的小瑕疵,以我這樣的開放觀點來看,甚至連瑕疵都不是,可央視主審偏偏從負面角度看待,將其無限放大,視為必須嚴加查辦的大問題。對於Yao Lin那段被刪除的情節,更體現了央視翻譯部門的不自信,一方面,是對觀眾欣賞水準的不自信,對觀眾理解能力的不自信,另一方面也是他們對待外國影視作品中涉及華人內容尺度把握的不自信,他們分不清外國人安排的華人角色的用意到底是什麼,同時又特別在意華人角色的用意,還總是想當然的認為外國人對華人有惡意,這樣一來,他們當然會打著“愛國”的旗號,肆意改變劇情。這種不自信當然不是央視主審們獨有的,陳凱歌先生不就只許別人說《無極》好,不許提半點意見嗎?這種對他人的評論特別在意,對別人的批評經常不加分析,總是視為敵意,不能客觀看待自己和別人的優缺點,不僅僅是一兩個人的小毛病,而是普遍性的全民通病,吳建民先生將之成為“弱國心態”。

【引申閱讀】
弱國心態及其危害
中國外交學院院長 吳建民
原題:正視自己 摒棄“弱國心態”(文字表述略有修改,但保證忠實于作者原意)
來自:《江蘇經濟報》,2006年3月18日,星期六

弱國心態說到底是缺乏自信心,不能全面、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世界。這些心態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存在決定意識,這可能是中國在過去一百多年裏被列強踩在腳下所逐漸形成的。
弱國心態的表現很多,信手拈來,大約有:

一、 對別人的評論十分在意。別人說好,就喜出望外,好像別人說我們好,我們的身份也就提高了;對別人的批評則不加分析,一概斥之為“反華”。
二、 喜歡過分誇耀自己的成績。對自己的成績誇耀且言過其實,不顧實際地拔高,有三分偏要說成六七分,對存在的毛病和缺點則不大願意提及。
三、 瞧不起小國、弱國,在大國、強國面前,總有些底氣不足、自慚形穢,總覺得自己矮人一頭。

以上種種“弱國心態”對發展中的中國危害極大,可以用“害人害己”四個字來概括。

“害己”,首先是這種心態會增加中國在前進道路上的阻力和困難。中國走的是一條和平發展的道路,這條道路與歷史上大國崛起的道路全然不同。世界對於歷史上那些大國崛起帶來的腥風血雨依然記憶猶新,有些人擔心中國會重蹈覆轍,而弱國心態會使我們驕傲自大、固步自封,使我們失去朋友,從而增加中國發展過程中的艱難險阻。

其次,弱國心態使得我們不能全面看待自己,容易淺嘗輒止、鼠目寸光。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進步毫無疑問是巨大的,但距離我們的目標,即在21世紀中葉趕上中等發達國家的水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去年我們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了1.4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然而世界知識產權的97%掌握在發達國家手裏,我國的自主知識產權還不到2%,所以我們不得不看到這樣的現實:在全球產業分工中,中國人很大程度上還處在“打工仔”的地位上。

“害人”,弱國心態不能平等待人,容易傷害別人,還可能激化不必要的矛盾。

要摒棄“弱國心態”,我們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而且也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此,就需要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弱國心態的危害,鼓起勇氣去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心理障礙。

更多關於“弱國心態”,還是聽聽吳先生怎麼闡述的吧。如果您感興趣,還可以Google一下相關文章



【外部鏈接】
@ABC Desperate Housewives Official Website
@Wikipedia
@維基百科
@IMDB
@Yahoo!Desperate Housewives SECTION

Labels: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