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7, 2008

 

京奧開幕:好!不好?

每一個今天都是平凡的日子,
每一個今日都是不簡單的歷史。

今天距離第29屆北京奧林匹克奧運會開幕還有12天。我真的有點兒等不及要欣賞開幕儀式了,或許期望太高也不好,但我們有理由高期望,對嗎?


【太多】期待有很多,除了開幕儀式的整體感覺有所期待以外,還有許多細節或分支的東西我也很期待,比如:奧運會的主題歌。

『以下這些文字不算是抱怨,更談不上詆毀或批評,依然是我個人的一點兒期待,僅此而已。特此聲明!~不是我太正二八經,而是我在7月27日晚初次發布此文章后,尚能夠正常瀏覽本網志,可第二天7月28日就突然發現我不能瀏覽本網志了,我有理由懷疑因為我的以下文字而導致技術封鎖。今天7月29日又能瀏覽了。為了不必要的麻煩,我特將解釋文字補充在每處可能引發奧運主辦方不悅的地方,希望能贏得理解。謝謝!所有補充說明文字均在“『』”內。7月29日』

華爾街日報》的記者Sky Canaves打趣兒地說北京奧運會官方似乎打定了“多多益善”的主意,繼史上最多的吉祥物——5個福娃之后『我很喜歡那5個福娃,雖然當初推出的時候很多網友說部喜歡,但我覺得挺可愛的,也超出我的預期,有驚喜!而且創意很好,巧妙的利用“北京歡迎你”五個字,更顯得創作者的獨具匠心,這里舉例5個福娃僅僅為了類比多首主題歌曲在數量上的相近』,又推出了至少3個主打的奧運歌曲,另外還將制作包含30首左右歌曲的官方CD————不過“歌曲多多”也是因為大中華地區人多、高人多、作品更多,無從舍棄的一個無奈選擇。這也是尋求利益平衡,大家互相都照顧到的一種方式。

數量多了,難免讓人眼花。好在這些應景之作中不乏優秀作品,我個人比較喜歡《北京歡迎你》(群星演唱)、《千山萬水》(周杰倫先生演唱、方文山作詞)、《夢想在望》(周筆暢演唱),剩下的多數歌曲要么沒機會聽到,要么壓根兒聽見了還不如沒聽見『誠然,奧運主題歌曲這樣的命題作文對歌曲創作者的要求是很高的,下文還有詳細說明,我很欽佩所有敢于接手此活兒的所有藝術家的努力,相信他們為此一定付出了許多汗水,也極力希望能有所突破,但畢竟各人能力不同,多數人即便很努力也不一定能做出好的作品,這在任何行業都是一樣的,我這里僅對他們的作品本身做簡單的個人喜好評價』

總的看來,這些參與者中熱情有余,但創新不足,多數歌曲不能給我留下印象,僅僅從旋律上看(這一點,東方人特別重視),也只有寥寥幾首歌能夠真正入耳。更為遺憾的是,許多歌曲總是圍繞幾個關鍵詞打轉,僅從歌曲名就能看出來:夢想、激情之類的字眼兒屢見不鮮,真不知道開幕式當晚揭曉的“正式主題歌”能否跳出這個模式,讓人記住且印象深刻,又不至于讓人與之前已經推出的其他歌曲混淆。



【好歌】我個人覺得,一首好的北京奧運主題歌,的確挺難的,因為奧運主辦方和民間可能都給予了太高的期待:既要大氣,又要有中國風格(或中國元素)和國際性兼容,旋律也必須優美,使人過耳不忘,這要的要求恐怕絕不是容易出爐的。因此,我們更應該寬容作者們已經遞交的作品。我更希望奧運主辦方在決定主題歌曲的時候能更加開放,視野更加開闊,使選擇的范圍更寬廣,讓更多有新意的作品有機會出現,不要局限于名家(目前出現的作品似乎多數都是名人之作),也不要大而求全,某一個切入點也可以發揮出好的藝術火花,不是嗎?

一位沒啥名氣的歌手“影子”演唱的奧運歌曲《HAO!好!》就是我覺得挺有新意、很有風格的作品。推薦一下。我覺得其優點有以下幾點:
1、題目醒目、短小精悍,立意也好,借助一聲“好”,既是吶喊,也是支持的聲音,且利于外國人學習,這也是為什么名字中并列了漢語“好”與英文發音“Hao”的原因,很有點兒教老外的意思——沒錯,整首歌曲中多次出現眾人高喊“好”的配合,這形成了獨唱歌手與底下的觀眾呼應、互動的情景,非常有體育氛圍!很能調動氣氛。這也是我最“贊”的地方!
2、歌詞很正點,我想能符合官方口味,當然多數此類命題歌曲都是這樣,這樣也比較保險,過于新穎前衛難免讓人難以接受;
3、旋律大氣,雄壯又不失優美,奧林匹克的積極向上精神體現在旋律中,聽了讓人情緒激昂,這也是所有體育歌曲共有的、普遍的能讓人接受的旋律;
4、漢語、英語的演唱段落交替出現、穿插其中,輪流演唱出不同語言的副歌,讓國人、外國人都能聽懂,且不必做中英文兩個版本,很精簡;
5、新人、新聲音,“影子”這個歌手頭一次聽說,但毫無疑問,她在舞臺上的收放自如、聲音的厚實與爆發力都令我耳目一新——只是沒有名氣。

如果可以,我希望8月8日晚上能看見或聽見她:) 這或許是個奢望~呵呵


【新意】我想最大的期待應該是期待開幕式表演的新意。2008年8月8日觀看完開幕式,千缶齊鳴倒計時、“大腳”煙花耀京華、寫意畫卷演文明、李寧“逐日”燃聖火等都很精彩,但我并未發現令我驚喜的新意。

7月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中國新聞”中某一期京奧揭秘專欄中講述了本屆京奧開幕式競標的過程。片子中有一段張藝謀導演對本屆奧運開幕式表演“新意”的闡述。他說,他希望改變以往人們對中國人“整齊劃一”的集體化意識,希望能體現出個體的個性。——我可以負責任地说,當時聽到這句話,我激動極了,迫不及待地希望能早日看到張導的開幕式作品,因為“個性化的中國人形象”正是我最想在大型體育開幕式中看到的新意,特别是中國人做的開幕式能做到這一點,那將是極為罕見的(上一次我見到這種新意,是在南京舉辦的全國運動會開幕式,當時在體育場中間呈現了江南水鄉水墨畫般的場景,并有不同人物各自表現體育活動),因此我對此期待又珍視。

然而,上演后的京奧開幕式卻絲毫不見這種“個性化”新意。不知是張藝謀導演對此類新意的表現理解有誤、力不從心?還是由于各種因素干擾,他并不能完全控制這種新意的表達?

我基本是耐著性子看完此場開幕式表演的。皺眉的時候多,微笑的時候少。這幾天看了些別人的評論,看來還是有英雄所見略同,因此,以下斗膽說幾句個人觀感:『請注意:以下文字僅是個人實事求是的一點點觀感,絕無對張導或其團隊、乃至更大的創作集體任何不滿或不敬,若讓您感受不悅,敬請相關人士寬恕我,就當我比較“賤”好了』

總體來說,開幕式整體性完整性欠缺,對體育主題的反映不足,萬眾期待的點火儀式過于簡單

【拖沓】開場的“千人擊缶”是絕對的震撼,用缶上的電子屏幕顯示倒計時真的很有新意,心跳隨著倒計時也激動起來。有網友考證“缶”是低俗民樂器,是叫花子用的,是辦喪事時候……不一而足,暫且不論這些,對我來說,直接的感受是這段表演拖沓的時間太長,我覺得到晚8點就可以結束擊缶了,遺憾的是,這幫吼叫的男子足足表演了10分鐘之多,這么長時間,加上他們機械的動作,含糊不清的喊叫,真讓人坐立不安。

中央電視臺轉播的電視字幕字體太小,這樣考慮不周到加劇了我對他們到底喊了什么的懷疑,據說喊的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可怎么聽都跟“首長好!為人民服務”的強調一個樣——有點兒嚇人!幸虧多數不懂漢語的老外聽不懂~

【銜接】四大發明的藝術化表現,以及再現中西交流的絲綢之路都是十分精彩的創意,特別是貫穿其中的“卷軸”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意境。

“文字”、“絲路”每個節目單獨拿出來都可堪稱精品,但擱在一塊兒總覺得不太對頭:節目之間的銜接過于生硬,幾乎沒啥銜接,完全是獨立的板塊硬邦邦地放在一塊兒,沒有什么巧妙的過場,感覺不到整體感,因此讓我覺得有點兒凌亂。

舉個例子:郎朗先生和小女孩彈琴,那個小女孩后來幾乎就傻坐在那兒,根本沒有表演的用途了,仿佛是個道具——我就不說她的表情有多么假惺惺了。依我看,在郎朗教授完她彈琴后,可以在郎朗抒情彈奏的時候,將小女孩用維亞升空,直接讓她放風箏,這樣就可以省略后面又冒出一個小女孩兒來放風箏了。節目也顯得銜接得更緊湊了,不是嗎?

我理解張導運用小孩兒的心意,可這招已經用濫了,悉尼、雅典都用過,為啥還不肯撒手呢??再美、再天真的小孩兒,看多了也會審美疲勞的呀,而且我嚴重懷疑那些唱歌的、舉旗的、彈琴的、畫畫的、放風箏的孩童們,自己也會覺得那么笑很累。

【個性】有的網友說的更狠,說四大發明等表演是“顯擺”,是“兜售”古代文明”,搬上孔子門生、盛唐宮女等也是沉浸在虛無的歷史中,毫無現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我覺得有道理。

更為重要的是,張藝謀自己也食言了,他之前承諾的“個性化”完全被大批量的“規范動作”和“標準微笑”所取代,我不知道這樣的寓意會產生怎樣的聯想。我反正是看膩了。

【主題】另外,看完整個表演,我幾乎看不到與體育有關的內容,唯一有點兒聯系的就是幾個演員表演的太極拳。其實那幾個單打的太極挺有意蘊,可張導卻意猶未盡,想讓我們把人口大國的集體操看個夠,之后又是大批集體太極。

最糟糕的是包括太極在內,整體看,開幕式的主題似乎已經完全脫離了體育的本質,內容涉及體育或能讓人想到體育的內容少得可憐,完全變成了對中華古代文化的回顧,這恐怕就有點兒走題之嫌了。

【驚喜】之前極為神秘的點火儀式并沒有讓我感到特別驚喜或驚訝,回顧幾個奧運開幕式,我印象最深的還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點火儀式的“水火交融”,之后與之前都難以超越,因此,此次李寧承擔的“逐日點火”難以留下印象也是情有可原的。

倒是劉歡和莎拉·布萊曼合唱的主題歌“你和我”(You & Me)的確是另辟蹊徑,拋棄了以往體育運動主題歌的快節奏,轉而以簡潔的旋律傳遞了溫柔又大氣的氣質,旋律繼承了傳統的五音律簡單特色,易學易唱,也極為符合“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內涵。

多次聆聽此歌,我漸漸沉浸其中,真的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美。

遺憾的是,此歌似乎涉嫌抄襲,聽聽鄧偉標作曲的“無覺”,你就知道這有多糟糕!

【糾錯】最后還是忍不住再說幾處錯誤。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擊缶那一場有網友認為不合適。擊缶是先古在葬禮場合表示悲傷的禮節,和現在農村葬禮習俗中孝子出殯時摔瓦盆是一個意思。《易經》的卦詞說:“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耄之嗟,凶。” 意思是在老人臨死之前,不鼓缶而歌是不吉利的。張藝謀在舉國歡慶的奧運會開幕式上讓千人擊缶,難道是要把喜事辦成喪事?

另外就是“活字”表演的那一場,除了反復出現“和”表示和諧、和睦、和平以外,還在結尾處演變出了長城的形象,而稍微仔細探究,就知道長城是古代漢族人抵御農耕少數民族的防禦軍事堡壘,這一前一后,明顯的矛盾!到底是要和諧共生,還是要歌頌反抗入侵呢?總之,這個地方表意不清,也比較容易產生誤解,依我看還不如刪去。

【作假】812媒體爆料京奧開幕式中兩大醜聞:一是“紅衣女孩兒”是假唱且聲音來源不是其本人;二是29個煙火“腳印”是電腦特效而非實景拍攝畫面。

包括VOABBC在內的西方主流媒體都對此做了全面的深入報道和分析。說實話,我對假唱並不意外,我看那小姑娘唱歌的時候就知道她不是現場演唱,包括劉歡Sarah Brightman 也一定是事前錄音後現場對嘴的,但令我吃驚的是那小姑娘的對嘴實際上是他人的“配音”,而不是用自己的聲音來表演。更糟糕的是主辦者對此諱莫如深,並以“國家利益”為由來辯解。

晶石動畫製作公司的視覺效果組負責人高小龍對《北京時報》記者說﹐當天電視上顯示的火焰腳印只有靠近鳥巢的最後一個腳印是現場實時的。他自豪地說﹕“大部分的觀眾都以為﹐那是現場拍攝的﹐所以說我們的工作達到了效果。”

實際上我第一眼就分辨出了那樣的色彩飽和度並非實景,但當時我並不在意。

不過關於此事的意義,外國媒體和部分學者似乎看的比較嚴重,聯系到了中國人的造假成風和誠信危機等等,看了他們的評論,我頗受啟發,感覺自己似乎真的對造假已經有點兒麻木,不像西方人那么敏感,不知是否是對誠信問題的意義和影響太漠視了,我覺得自己需要好好反省。

但愿張藝謀和他的團隊也能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以下是關於假唱一事的官方解釋:

奧運開幕式音樂總監陳其鋼最近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接受採訪時表示, 林妙可形象好,但是“因為她在根本的音程控制啊,聲音的寬度、高度各個方面都不是非常合適。”楊沛宜在聲音方面“無可指摘的,是最出色的。”於是為了“出鏡,”為了形象,為了國家利益,在中央領導的要求下,讓林妙可出演,背後楊沛宜唱歌。

陳總監:“這也可以說這是最後一分鐘的不得已的選擇。因為我們經歷了若干次審查,都是相當嚴格的。我們聽過一次林妙可的錄音,在現場放的,是在聯排的時候。然後有各方面的人,尤其是中央政治局的領導,在聽的時候,給我們提出了意見,說必須要改變。這是沒有辦法的。

我們有責任面對中國的聽眾,中國的觀眾做這樣一個解釋。其實我想所有的聽眾觀眾應該有這樣一個理解,就是一個國家利益,作為一個國家的文化,國家的音樂文化的形象,尤其是國旗入場,這件事情是非常重大,非常嚴肅的一件事情。然後我們做了這樣一個選擇。無論是對於林妙可,還是對於楊沛宜來說,我想都是公平的。也就是說,有一個最完美的聲音,加上一個我們認為最完美的形象和表現。這樣結合在一起。但是對於林妙可來講,我們有兩個錄音,這兩個錄音之間可能差距不是十分大。所以林妙可最後聽到的聲音是楊沛宜的聲音,但是她本人不一定意識到。”

【他言】是是非非都已塵埃落定,恢弘的開幕式最終能否實現它的應有之義,還是留待時間來檢驗吧。

以下摘錄幾段我覺得說的特別到位的評論~都是中肯的評價:


Labels:


Monday, July 14, 2008

 

末代情愫,胡思亂想

1987年11月18日,《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87)首映。




2007年,我首次觀看了該片的中方剪輯並配音的版本。

每一個今天都是平凡的日子,

每一個今日都是不簡單的歷史。


【初次觀看】溥儀的故事中貝托魯奇的詮釋下並不十分精彩,但在他的鏡頭下恢弘的故宮、激蕩的音樂讓我難以忘懷。演員的表演中規中矩,但似乎總覺得不地道,或許是因為服裝、化妝的處理跟以往見到的清宮戲極為不同,似乎美術設計、人物造型上帶有明顯的貝托魯奇色彩,使得整個影片看上去不那麼中國化,但仍不失為一部好片子。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全片中的音樂。



【再次觀看】2008年7月14日,我又再次觀看了這部電影,依然是漢語配音、經中方剪輯後的那個版本。但觀感有所不同。


雖然服飾、化妝等方面有所不足,例如盧燕女士也說,慈禧病逝的那場戲不符合中國傳統,床是不應該動的。但其實,古裝片的舞美設計不一定要完全忠實於史實,藝術化一點兒也沒事,只要別太脫離故事主旨反映的意境就可以了。所以這裏的設計是可以接受的,而且透著極度的美感。

這次我的觀感最深刻的是感覺故事對人物的刻畫比較到位的,特別是幾個細節的處理非常人性化,很有人情味兒:

1、二嬤被帶走,溥儀追趕著遠去的轎子,他失去了童年的依靠,也即將失去最為親近的人;此時,我有點兒心酸,眼中噙淚。



後來,婉容也被帶走,溥儀無奈地回頭,只有弟弟溥傑與他十指緊握,相依為命;此時我真切地感受到這個末代皇帝的悲愴人生。



2、婉容壓抑,吃花,文秀倔強地離開,扔掉了溥儀僕人給的傘;東寶告訴溥儀國民政府的野蠻行徑……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無論有多少戲說,都讓我很相信導演、編劇的說服力,他們刻畫的這幾個不同命運的人物和那段紛亂的歷史,如今看來著實讓我唏噓不已。



【胡思幻想】如果不那樣……,如果他……如果她……如果他們……如果……或許今天的我們會有更多得以延續的傳統,令人尊敬的家族,讓人欣喜的生活方式……



看著這部反映封建帝國末期的故事,想想似近又遠的彼岸,歷史的脈絡或許可以更緩和地流淌至今,滲透進我們的生活,可一切都不是那麼美好,幻想中的平靜被一次次“推翻”和“重建”肢解的有點兒支離破碎了,我感覺不到離我們最近的歷史到底有多少東西還留在我的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差不多都毀了大半,正如片中太監們燒毀的那些故宮珍寶,而生活方式和理念更是無從尋覓,感覺不到本應有的厚重,只有口號和高調。遺憾。



或許我太悲觀了。或許我或被恥笑為保守,但我知道我不是,前衛的根基都是保守的傳統,否則再摩登、前衛也都是東施效顰。



【得到印證】2008年7月26日,我發現許知遠先生的中國之行後的體會與我的觀影感受不謀而合,更為重要的是,他準確地表述出了我內心的想法。他真誠的文字源自細致的觀察與熾熱而又理性的華夏民族情結,每次閱讀都有發自內心的震動、感傷或無奈。這一次,文中的最后一段文字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不要假裝我們是一個文明古國了,傳統早已割裂,我們是個無根的民族,精神一片荒蕪,偽造出的傳統只加劇了我們的虛偽,凸顯了我們的空洞與脆弱。”

我又閱讀了一遍《無根之國》,感懷無線……

#燝凝今日◎TodayInside內容來源於國際互聯網和燝凝個人收藏,燝凝根據個人偏好整理翻譯,以此紀念"心中的今日", 但燝凝並不對文中鏈結的長期有效性負責,如需更多詳情,請Google一下相關內容。

Labels: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